让信康码真正服务于民
来源 :青海法制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5:04 打印
健康码是疫情过后带给我们的一个新事物,在疫情防控期间,“扫码登记”“亮码出行”成为全国各地群众出行和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
但与此同时,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很“闹心”。老年人因智能手机使用存在困难,出行、就医、消费等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在“数字鸿沟”面前遭遇困窘。
那么,我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腕带信康码
方便使用操作
“你看,‘信康码代领’功能针对老年人有监护人同行的场景,由监护人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简单操作,即可为老年人代领信康码并展示使用。‘信康码腕带’针对老年人独自出行的场景,将老年人信康码信息浓缩在腕带二维码上,在各场景应用时,防控人员扫描老年人腕带上的二维码,即可填报体温、查看当事人的信康码信息。这些做法有效解决了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老年人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中基本服务需要的现实问题。”1月29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拿起手机向记者介绍。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目的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广大老年人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那么在信息化发展中,纸质凭证该何去何从?《实施方案》明确,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比如,不会扫码或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的纸质凭证,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通用范围。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主要是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优化老年人绿色通道等。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能够更好帮助老年人,一些场所要保留传统办事方式,比如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也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我省在已实现信康码一码通全国的基础上,及时研发上线信康码代领、信康码腕带等功能,极大方便了老年人使用操作。
扫证转码
提升查验效率
1月28日是春运首日,记者在西宁火车站入口处看到,出行旅客排着队有序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
“有智能机不会操作没关系,我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帮助大家填写信息,从而获取信康码。没有智能机也没关系,工作人员会使用相关证件帮助他们完成登记和验证。”青藏铁路公司西宁站副主任王桂平告诉记者,为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顺利出行,西宁火车站做了很多工作。
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第25号通告,要求公民出入车站、公共场所等应积极配合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
1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日前,在打造信康码全国最早一批实现“一码互认通行”、提供便利老年人出行的信康码代领、信康码腕带等服务基础上,青海省信用中心又推出“扫身份证自动转换信康码”功能,进一步解决因手机意外关机、考生不得携带手机等情景条件下信康码查验难题,确保群众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实现健康码状态的实时核验。
省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扫证转码’操作简便,个人只需出示身份证,由本人或防控工作人员使用手机‘信用青海’微信公众号‘信康码’页面的‘扫描身份证’操作,即可完成转码或查验‘信康码’并迅速通关。”
此举极大便利了各类人群使用信康码,确保了人民群众能够跨地区流动,不仅仅针对老年人,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缩短了等待时间,避免了人员大量聚集,减少了人员接触。
依法监管
持续优化完善
“截至1月25日,我省累计已有3.52万家单位、场所和520万人口注册申领使用信康码,助力全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省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狠抓“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依托“信用青海”平台应急研发上线信康码,成为全国唯一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建设运维健康码系统的省份,是最早一批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并与全国各省(区、市)“健康码”实现互信互认的省份之一。
此外,省信用中心还将虚假申报或冒用他人信康码、个人隐瞒传染疫病史、重点疫病区旅行史、与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依法纳入失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予以惩戒,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机制效能,触犯疫情管控法规的将依法处理。
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实则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普遍关心的大事,省发改委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完善信康码功能,最大程度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