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城市信用排名跃升至114位
来源 :海东市发改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5:30 打印
5月5日,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发布了3月份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海东市信用监测综合指数为:81.21,排名第114位,与去年同期的最后一名相比排名跃升147位。与上期相比排名上升36位,在全国排名上升较快地级市中排第2位。从区域分布看,与西北五省区28个地级市相比,海东市排第7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县区、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海东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信用应用为重点、以联合奖惩为手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信用保障。
(一)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在《海东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海东市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海东市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海东市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制度文件,制定了《海东市各县区和各成员单位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清单》、目录事项梳理确认清单、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及评价办法参考目录等,层层分解各项指标,进一步细化落实。及时全量转发并落实省上各部门联合签署的35个联合奖惩备忘录,法院执行、社会组织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教育、纳税、药品等领域出台了信用管理制度,全社会形成了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四大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制度框架。
(二)信息归集共享覆盖率、完整性有效提升。市、县区两级信用平台及网站已融入全国信用平台网站“一体化”建设大局,基本实现上联省、横通部门、下接县区的全市信用平台网站“一网通”。实现与49家市级成员单位、251家县区级成员单位数据对接,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归集信用信息60.57万条,其中行政许可7.72万条,行政处罚1.43万条。仅今年3月份归集各类信用信息4.52万条,信息覆盖率100%、完整性84.07%。“信用海东”网站紧跟国家、省市政策步伐,整体风格与“信用中国”保持统一,新增特色栏目,实时更新发布各类信用信息6万余条,营造了诚信建设舆论声势,全市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联合奖惩工作取得实效。制定《海东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和联合奖惩制度》,累计认定归集“红黑名单”信息1.44万条,归集公示联合奖惩典型案例335件,先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267例,限制高消费1219例、限制乘飞机985例、限制座火车203例;对14户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市场准入,12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失信问题被取消评选先进资格;对5名车辆超载人员进行了联合惩戒。同时,在纳税、拖欠农民工工资、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展了多部门联合奖惩,逐步在全市构建“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处处受限”的联合奖惩大格局。
(四)失信治理坚实有力。制定出台《海东市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在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扶贫脱贫失信问题、拖欠工资问题、法院判决不执行、交通运输失信、非法社会组织等19个重点民生领域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其中,完成对政府机构失信问题摸查和清理整顿,全市2个政府机构4宗失信案件全部执行结案。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前后分三批公布了3家失信金融企业和拒不归还银行贷款的3个自然人名单。开展无证行医专项治理,取缔无证行医2户,罚款0.7万元。
(五)信用应用进一步拓展。实现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与信用平台和网站100%对接,按照“凡办必查”的原则,在行政认可、项目审批备案、招投标、政府资金支持、干部选拔任用等行政事项办理进程中查询信用报告。去年以来,对全市54家第十九届“青洽会”参会参展企业进行了信用查询;对全市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报考乡镇(街道办事处)机关公务员的人员开展了社会信用状况查询和审查。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3719份,其中市级917份,县区2802份。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工作,率先在盐业、道路客运、旅游、天然气保供、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实施分级分类信用监管,100余家企业进行了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
(六)信用建设向基层延伸。将乡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工作总盘子,抓好乡镇、村社、街道信用承诺制度,加大街道、乡镇和村(居)务党务、政务、财务等公开,确保了衣食住行各项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以及村(居)务有效及时公开,各项便民利民政策措施和服务有效下沉惠及基层群众。同时,加大扶贫信用工作力度,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信用县区2个(互助县、平安区)、信用乡(镇)37个、信用村703个、信用户15.5万户。评定贫困信用户3.75万户,共发放贷款5.77亿元。
(七)诚信宣传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信用海东”门户网站、短信、开辟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结合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消费者权益保护、信用记录关爱日等重要活动和节点,开展诚信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的“五进”活动,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国家和省市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普及信用知识和信用观念,营造了“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诚信”主题宣传50余次。《青海日报》、信用中国网站、人民网青海频道、新华网青海频道、信用青海网站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累计报道170余次。
下一步,我们将对照《2019年度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和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重点在守信激励和失信治理、信用制度和基础建设、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发力,强力推进海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申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