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吉同志先进典型材料
来源 :果洛州信用办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5:30 打印
拉毛吉,女,藏族,1981年11月21日生,2003年参加工作,历任甘德县团县委副书记、玛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体广电局局长。2012年至今担任玛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
一、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担任玛多县文体广电局局长期间先后建设完成了格萨尔博览园、牧民文化综合中心、县文化馆、县广播电视大楼、旅游富民项目和其他基础设施,一举改变了玛多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格萨尔博览园成为城镇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整合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工程,建设完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配套工程、4个乡镇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30个牧家书屋、3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及配套项目、牧区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完成文化惠民下乡、慰问演出1250场、放映牧区公益电影4300场、发放1.1万多册图书,设立了免费图书阅览室,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组织承办各项大型文体活动
担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后,拉毛吉同志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先后组织举办了“黄河源之夏”广场文化月、“天上玛多”、“家在黄河源”、“三江源--玛多国家公园”等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在西宁、上海等地举办两届“天上玛多”摄影展活动;在上海开展了“天上玛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为上海市民展现了一场独具玛多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其中举办的“黄河源之夏”广场文化月、组织成立的“黄河源民间艺术团”以及“走出去”的宣传方式让拉毛吉同志成为全州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也创造了多个全州“第一”。同时,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拉毛吉同志第一时间组建“文艺宣讲小分队”,深入乡镇、村社进行宣讲,所到之处受到广大干群热烈欢迎。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把汉语变成藏语,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用传统草根艺术形式,宣扬党的方针政策,让思想的光芒照到每个民族、每个村社、每个人的心里。在演出节目方面,拉毛吉同志遵循内容和形式贴近牧民群众、贴近实际、喜闻乐见的“亲民”方式,同时要求配套开展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吸引观众广泛参加。亲自带头创作的小品《为扶贫政策打CALL》、《精准扶贫政策》、《移民搬迁幸福年》等作品受到牧民群众欢迎。
三、文化旅游软件设施不断提升。
拉毛吉同志特别注重人才队伍培养,组织开展了牧民舞蹈、宾馆饭店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等业务培训班,组织参加“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培训班。加强人才交流学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以充分体现。同时,进一步健全了“非遗”保护体系,建立了涵盖民间文学、曲艺、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音乐等多个类别的非遗名录体系,拉伊、玛多卓果等顺利入选省级保护名录。
四、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近年来,借鉴其他区县的文化旅游发展状况,拉毛吉同志立足玛多生态、历史、人文等要素,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品牌打造,积极促进旅游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并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组织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青洽会、旅交会、文博会,除了宣传推介我县旅游资源外,格萨尔文化及原生态歌舞演出也扮唱主角,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品牌打造上,立足格萨尔文化资源,以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为目标,深入挖掘全县历史、民族、民俗和宗教文化,开展了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森姜珠姆传说的保护工作,成立了玛多县格萨尔研究办公室,从而带动了艺人说唱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工作,组织生态移民开展民族歌舞演艺及文化生态园经营,努力打造演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