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职责化爱心草原映真情
来源 :果洛州信用办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5:30 打印
青珍村地处果洛州腹地,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灾害性天气频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牧民们世世代代过着靠天养畜的放牧生活,即使遇到好的年景,他们也只能维持着基本的温饱。普华从1996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二十年如一日,将自己浓厚的情感和辛勤的汗水都倾注在这广袤的青珍草原。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干事创业,已经使所有牧户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村里的基层党建、民族教育、社会治安、草原建设等各项工作有了新起色。2016年省委组织部对青珍村的基层党建工作高度认可,选定为全省牧业区唯一的村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监测点,省长王建军到青珍村检查指导工作时说:“青珍村是省级党建工作示范村,村支部书记普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多次在青海电视台和青海日报等多部门的媒体上看到过,今天检查青珍村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想了解一下普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确实是名不虚传,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他坚持党性,公而忘私,为青珍村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1年之前,青珍村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公路,村民们去一趟乡政府驻地要花2个多小时,给牧民群众的畜牧业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普华每次参加州、县乡人代会都反复呼吁,由于县里当时拿不出项目资金,他就不等不靠,组织村民自发修建了60余公里的乡村公路。国家实施新的通村公路项目后,他几乎天天常驻在工地,积极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最大限度的维护当地牧民群众的利益。2012年,青珍贡麻和科什沟里的36公里通村公路终于竣工通车,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06年,青珍村200余户牧民群众中有180多户过着没有电灯的日子,普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努力下,2007年电网延伸项目终于落户青珍村, 93%的牧户用上了电。2013年,又为剩余的无电户争取了32套太阳能采光设备。青珍村终结了千百年来依靠点酥油灯照明的历史。今年,普华同志光荣参加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结束后,他立即返回,在甘德县六乡一镇当中宣讲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还结合当地实际宣讲了有关生态保护,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深受牧民群众的欢迎。
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后,普华组织全村群众为灾区捐款37000余元,并带领村民代表到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看望、慰问正在接受治疗的灾区同胞,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和大德。2014年,牧民措吉的女儿才才不幸患上脑结核说起,措吉为了给女儿看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眼看着才才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一家人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当普华得知后,急忙前往措吉家进行探望,看到才才年轻稚嫩的脸庞和对生命渴望的眼神时,普华那颗善良的心深深被触动了,他毫不犹豫地返回家中拿出了20000元钱,又动员措吉家的亲戚朋友凑钱,最终凑够40000多元的救命钱,普华立即开车将才才送到西宁市的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如今,才才已经彻底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年轻的生命得以延续。2016年青珍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柔措的丈夫因病去世,2017年柔措的长子也不幸去世,连续两年的遇难,使原本贫困的柔措家中雪上加霜,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无法自立的境地,普华得知情况后,积极号召全村人员,开展给柔措家捐款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捐款3万余元,交到柔措手中。对于普华来说,这样为牧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事例不胜枚举。
2011年冬天,青珍乡境内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青珍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子之一。灾情发生后,普华舍小家,顾大家,他全然不顾自家遭受的损失,无偿用自己的车帮助受灾严重的牧民运送颗粒饲料和青干草;大雪封山后,山沟深处的一些牧户与外界失去联系,得不到及时救助,普华就带领村干部通过人扛、马背、牛托的方式将生活必须品和药品及时送到了受灾群众手中。青珍村彭措等四社牧户家住青珍哇麻沟脑,距乡政府所在地26公里,在强降雪天气的影响下,通往这四户群众家惟一的道路被大雪给封堵,进出十分困难。面对刻不容缓的灾情,普华及时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自建,清理路面积雪,保证了送往四户牧民群众家的救灾物资及时送达,降低了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程度。
作为一名贫困村的村支书,他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搞建设,心里装着村里的每一个产业发展,每一户群众的脱贫致富,认认真真的做好村里每一件事。几度艰辛几度欢,他让一个组织涣散、村民生活极度贫困的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赖与拥护。他说:“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让大家脱贫致富过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就要发挥带头人、领路人作用,我们做的还不够,群众期待我们做得更好。”2015年,青珍乡生态畜牧业工作正式启动,青珍村产业化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被州、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以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抓手,努力实现本村的脱贫计划。普华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他召开群众大会,向牧民详细介绍了生态畜牧业的运行机制、入股方式、管理模式、经济效益等情况。他又逐户奔走,动员牧民群众入股,看着自己手中本子上入股牧民群众的名字越来越多,普华的干劲越发足了起来,他知道这是群众对他的信任,决不能辜负对他的信任。接下来,牦牛进行佩戴耳标任务也很繁重。清晨的迷雾还没有散去,普华就早早地来到了牧民家中,他赶在没有放牧之前完成了对入户牦牛佩戴耳标的工作。在接下来的牦牛建档立卡工作中,普华同青珍村联点领导、驻村干部一起又对所有牦牛进行拍照、耳标编号登记、饲养人员录入等。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普华却乐在其中,因为他明白,牧业增效、牧民增收,让牧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一个人基层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2015年新修建了360平方的党员活动室及2000平方的院子。2016年新修建了147套畜用暖棚和储草棚、易地扶贫搬迁房39套、合作社1000亩的饲草种植,新修建合作社农机机械库和储草棚,在他的带领和支部班子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底合作社90户303人按股份制比列分红了52万元。2017年新修建易地扶贫搬迁房19套、修建文化服务中心价值70万元、两座蔬菜大棚价值115万元、村级标准化公路建设16公里;合作社增加30户109人、饲草种植1500亩、2017年底合作社120户412人按股份制分红75万元整,户均受益6250元。人均收益1820元,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厚德载物,大善济民。普华二十年来在奉献中闪光、在奉献中寻乐,他用自己的厚德和慈善,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