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火车在西宁大街小巷的楼宇间竟没发现有安装空调的,不过夜晚还盖着被子,空调也真是派不上用场,真不愧是夏都,避暑胜地!”从河南来青海的游客张女士不禁感慨;
市民李强走进西宁市中心繁华地段、小吃街等地,明显感觉到人流量要比平时多几倍,随处都能看到来自各地的游客挑选或咨询土特产品,枸杞、藜麦、冬虫夏草等产品摆放在进门最醒目的位置……
入伏以来,夏都西宁的凉爽气候,吸引着避暑游客纷至沓来。好气候引“流”,优服务引“留”。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上半年,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4.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高9.7个百分点。以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为主要特点,前期积累的需求快速释放带来了服务业复苏动力。下半年,将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服务业持续稳定复苏。
7月30日,记者看到在唐道美食街一侧的青海特色小吃店内,前来就餐的食客排起长队,店内的服务人员大声吆喝着就餐号,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忙得很,哪有时间吃早饭啊。我们青海的特色美食很受食客的欢迎,今年的人流量是平日里的几倍,我们的店员也是从早忙到晚,一天卖出几百碗,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多倍。”某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今年准备再招点人,今早就来了好几位试用期的员工,店里还将挖掘更多新的菜肴,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
记者看到没到饭点,客人已经越来越多,操作间师傅点着了另一侧的两口锅,火力全开,热气腾腾。美食街人气渐旺的场景,让浓浓的烟火气下的高原古城活力十足。
“我们酒店过去两年生意比较低迷,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很多游客到青海来避暑游玩,带动了酒店消费,市场行情比较乐观。”短短半个小时就有二三十名客人登记入住,记者走访中某酒店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酒店的入住率,平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房间基本爆满。
旅游出行和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的快速反弹也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
上半年,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02亿元,增长10.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0.8个百分点。全省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7.2%,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4%,增速较一季度均有所提高。
假日游、避暑游……景区人头攒动的景象回归。据了解,为满足广大旅客暑运期间出行需求,暑运期间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四川航空、厦门航空、吉祥航空、深圳航空等航空公司加密多条航线航班,其中西宁至北京、西安、成都每天达到10班以上,西宁至上海、杭州、长沙、郑州每天达到7班以上,西宁至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拉萨每天达到4班以上。
7月1日至26日西宁机场共保障航班7253架次,旅客89.4万人次,日均达到279架次和3.4万人次,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24.5%、24.2%。上半年,青海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7.63亿元,同比增长22.3%。全省客运量1387.11万人,同比增长71.9%,其中铁路客运量增长69.4%(高铁客运量增长32.2%),公路客运量增长49.6%,民航客运量增长1.3倍。
随着旅游、文娱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进一步复苏,居民出行和消费意愿集中释放。
夜幕降临,位于西宁市海湖新区的唐道637、万达广场、王府井大象城、天地巷子等主要商圈开展“点亮夜间旅游·绽放城市魅力”“城市潮物集”等,流光溢彩的夜经济乘“热”而起,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消费好去处。酒吧、餐饮等商户以及各项文化活动引客不断,商圈营业额翻了一番。
同时,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增强。网络零售、直播电商等新兴服务场景与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开拓出一片消费新蓝海,并构成数字经济版图中的重要部分。
喧闹的直播间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成交的订单数据不断刷新……走进直播间,网络直播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让消费更加快捷便利,为商品打开更广销路。
“我以前只做实体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想把青海的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也开始做起了直播,冬虫夏草、枸杞等特色产品,很受外地消费者的青睐,一天时间就有几千个订单。”直播电商的卢女士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创新。“云”看展、VR试衣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商业新业态蓬勃发展。1-5月,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7%,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3.6%,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20.3%;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2.8%和47.8%,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6.4和25.4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我们看到,服务业生产和消费持续恢复向好的同时,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需要从改善社会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入手,持续推动服务业经济运行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