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来源 :西宁晚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4:04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张艳艳)炎热的夏季,亲朋好友或在河边,或在树林中,一边野餐一边欣赏乡间美景成为我市市民夏季的一种休闲方式,乡村旅游已融入市民生活中,但伴随而来的私搭乱建、林地侵占、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步凸显并日趋严重。近日,记者从西宁市旅游局获悉,我市旅游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战略部署,在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同时,推动乡村旅游整体提档升级。
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我市实施乡村旅游项目27个,完成投资2.5亿元。1-7月,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25%。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实施在客观研判群众“浪山”的传统需求同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行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基础上,明确环境保护“红线”与经营规范“底线”,对越界经营一律铁腕清除。2017年以来,全市先后关闭、拆除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林地茶园、农家乐402家,占全市经营户数的67%,察汗河、水峡、盘道水库等一批涉及水源地保护区的风景区闭门谢客。同时,对“红线”以外临近河道的经营主体进行关停整改,对未危及生态环境的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在拆除“红线”内茶园(农家乐)的同时,引导经营主体根据自身实际和特长通过种植养殖提供乡村旅游原料供给,开发皮影、刺绣、手工鞋垫等丰富游客“后备箱”,并入成熟的示范点共享发展平台和分享客源等措施积极转型,避免户户搞餐饮、家家一个样,防止同类型业态低水平重复、相互竞争内耗。
目前,全市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17个,由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市创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40个,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市共有农家乐464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63家;从业人员12528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1080人,带动农户6239户,全市63个村纳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范围,29个贫困村获得旅游扶贫专项支持;7个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1653人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