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安全生产领域“双打”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扎实有效
来源 :市安监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4:01 打印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监管,有效遏制因违章作业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中旬,市安委会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打击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假证操作、无证上岗”专项执法行动。据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反馈进展情况得知,全市“双打”专项行动扎实稳步推进,起到了规范我市重点行业(领域)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的作用。
截止目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共检查企业1146家次,检查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3941人次,发现持假证作业人员49人、无证上岗人员55人、证件过期3人、未持证上岗作业8人,下达《责任限期整改指令书》43份。其中城北区检查企业157家,发现隐患问题103条,检查持证人员400余人,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24份。城中区检查128家次,检查特种作业人员57人,发现未持证上岗人员8人,证件过期1人,无证上岗人员3人。城东区检查涉及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相关企业80余家,检查特种设备100台,操作人员证件300个,发现存在无证上岗企业3家,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10份,责令停业整改1家,立案4起。城西区检查企业231家(特种作业操作125家、特种设备操作106家),抽查特种设备167台,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3份,立案1起。大通县检查企业71家,查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2550多人,检查特种设备63套,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2份,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6家、责令停业整改1家;全县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良好,基本不存在持假证和无证上岗的现象。东川工业园区检查企业136家,发现无证上岗作业人员14人,持假证上岗人员17人,3家企业未对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4份。甘河工业园区检查企业25家,检查特种作业人员240人,12%的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管理不健全,培训记录不完整,7%的企业安全警示标志配备悬挂不标准,作业现场管理不规范,20%的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全,6%的企业特种作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其中中小企业特种作业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中小企业数量占总检查量的16%,发现隐患数量却占隐患总量的40%。南川工业园区检查建筑工地24家,检查217张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操作证(其中特种作业人员证件173张、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件44张),网上查询无信息证件73个占比为33.64%,假证件32个占比为14.74%,无证作业及操作人员29人占比为13.36%,持有效证作业人员83人,占总数的38.24%。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检查企业50家(其中工贸企业33家,建筑施工工地15家,物业小区2家),人员密集场所1处,共查处证件过期未检违法行为2起,无证上岗违法行为2起。湟源县组织检查114次(其中检查企业46家,5家非煤矿山,21部电梯,17座加油站,1家路桥公司,9家建筑工地,2所医院,5所学校,8个社区),发现4人无证上岗。湟中县检查企业130家,检查特种设备252台,检查车辆504台,检查各类操作人员证件177份,未发现持假证和无证现象。市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共检查单位企业850家,检查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508人次,发现持假证作业人员15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49人。
下一步,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把“双打”专项行动与下半年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动员部署宣传、自查自改实施、集中排查整治、综合督查考评和总结提高落实五个阶段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排查出的隐患和薄弱环节严格整改,明确整改内容、时限,对发生事故的要倒查、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第九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第八十六条)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高限处罚,确保年度“双打”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