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青海西宁)官方网站!今天是:
登录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长者模式|
【无障碍阅读】

信用中国(青海西宁)

     credit.xining.gov.cn

西宁公布7起典型案例

发文机构:信用西宁 来源 :西海都市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3-20 11:41 打印

3月12日,记者从2024年西宁市市场监管典型案例通报会获悉,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围绕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高效化解矛盾,全面开展“守护消费”“铁拳”等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查办了一批民生领域消费侵权案件,有效打击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现将7起消费维权调解、侵害消费者权益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一:质量承诺“打水漂” 手机纠纷起波澜  

【案情简介】2024年4月,西宁市城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其在西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二手手机,在使用两天后手机屏幕出现黑白屏并交替闪动,手机严重发烫,电池疯狂跑电,严重影响正常使用,消费者在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联系经营者,经营者以消费者无法证明故障非人为原因为由拒绝退换货。接诉后,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调解,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更换了同型号手机。

【消费提示】本案通过行政调解快速解决七日无理由退货争议,既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促使商家规范经营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时,要保留完整购物凭证,充分理解把握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有关规定及例外情形,遇到争议时及时与网络平台或监管部门沟通。

案列二:提高全季旅游服务 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案情简介】2024年6月,某游客来青旅游时在湟源县某玉器经营店购买玉镯,双方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无理由退换货,后该游客在约定期限内联系该店,要求经营者退货,该店不予处理,游客遂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接诉后,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调解,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达成退货退款协议。

【消费提示】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游客:在旅行中进行消费服务时优先前往正规商场、超市,查验商家资质,保留购物凭证、了解退换货政策,购买贵重物品(如珠宝、电子产品)时,务必索要质量检验报告及保修凭证,当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合法渠道进行依法维权。

案例三:未按约定提供住宿 纠纷调解保障权益  

【案情简介】2024年7月,西宁市城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消费者投诉称,其在西宁市城北区某宾馆网上预订了一套标准房,到宾馆发现该宾馆为其预留的房间为大床房,且该房漏雨,与消费者网上预订的标准不符,诉求赔偿。接诉后,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调解,根据相关规定,商家为消费者赔偿了损失。

【消费提示】宾馆作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客房预留规则,在订单确认后不得擅自取消或变更已预订的客房。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当需要住宿服务时,请选择正规渠道预订,仔细核对合同条款,保留消费凭证,如遇纠纷,可拨打12315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

案例四:杨某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案  

【基本案情】2024年6月,西宁市城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早市经营者杨某摊位使用的电子计价秤进行检查,用标称1000g的砝码对该秤进行检查核对,通过按下电子计价秤按键面板上覆盖有不同文字的按钮,电子计价秤会显示不同的重量,当事人使用可通过按键自行调整所售商品称重数值的电子计价秤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对当事人作出了没收不合格电子计价秤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早市客流量大、交易频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如“鬼秤”)通过作弊手段虚增或虚减重量,直接侵害众多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执法人员加强集贸市场计量器具“体检式”检查,体现了西宁市场监管“小计量服务大民生”的监管理念,有效维护了公平交易秩序,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权益。

案例五:西宁市某房地产公司虚假广告宣传案  

【案情简介】2024年7月,西宁市城西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西宁某房产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当事人于2023年4月、2023年6月在由该公司认证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了“已成为房租高地,投资回报率达10%,高租金回报真实可见”等广告,当事人发布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承诺广告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当事人作出了罚款的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房地产开发商为吸引购房者,擅自发布带有明确升值额度或回报率的广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中关于不得对房地产项目作出升值或投资回报承诺的条款。现实生活中,房地产市场复杂多变,受政策、经济、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准确预测升值空间与投资回报,一旦作出承诺却无法兑现,会使购房者遭受经济损失,侵害消费者的财产权益,违背诚信经营原则。

案例六:西宁市城东区某汽车配件商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简介】2024年7月,西宁市城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举报线索,对城东区南山路某汽车配件商行销售的某品牌汽配商品进行检查。经商标持有人辨认,当事人销售的某品牌汽配商品属于侵权商品。当事人无法提供该侵权汽配商品的进货票据和销售台账。当事人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作出了没收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汽配商品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是保护正规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市场份额,营造健康有序市场秩序的必要举措。生活中,消费者要树立正品意识,购买品牌商品时要求商家提供产品合格证、保修卡及品牌官方授权文件,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商标、专利信息,要及时保留凭证,遇到侵权行为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

案例七:西宁某眼镜有限公司未经许可销售隐形眼镜案  

【案情简介】2024年1月,西宁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依法对西宁某眼镜有限公司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当事人在未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在其门店柜台进行“软性角膜接触镜”及护理液的销售。当事人无证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行为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作出了没收尚未销售的涉案物品、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软性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直接接触人体角膜,属于高风险医疗器械,无证经营可能导致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视力健康。商家销售隐形眼镜需经许可,消费者在购买隐形眼镜时应选择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门店,避免因产品不合格导致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