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了100个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我省《西宁市强改革回应群众期盼,谋实招推动幼有优育》和《青海省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两个案例榜上有名。
2023年,西宁市首批组建7个“1+10+1”学前联盟合作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80所,联盟办园占全市学前教育总量21.5%,在一体发展中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记者在西宁市学前教育第六联盟指导园、西宁市第一幼儿园了解到,“1+10+1”学前联盟合作发展共同体,就是1所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10所市级示范以下幼儿园,形成学前联盟合作发展共同体。“联盟合作在于共同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帮扶,共同体更具有特色和共同提升意义。”西宁市学前教育第六联盟指导园、西宁市第一幼儿园园长说。
“今年我们计划举行一系列活动,制定同一个活动主题,各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设计活动流程,让每个幼儿园都办出了不同特色的活动。之后,在联盟指导园的帮助下,总结教研过程,共同学习进步,以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西宁市第一幼儿园园长说。
在《青海省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案例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以来,青海省以巩固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成果为契机,组织1500余所中小学校、5.7万余名教师、88万余名学生持续应用国家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省各市州学校结合实际深化国家平台应用,将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专门出台深化平台应用的若干措施,加强平台应用的组织管理,将国家平台应用纳入市州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和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定期公开通报各地应用数据,并与省级教育数字化项目资金安排挂钩,督促学校广泛应用平台。
针对部分地区教研、电教和学校自身力量较弱等困难,编制使用国家平台线上教学指南,确定了国家平台的主渠道作用,明确平台主要应用和组织管理等。评选编印优秀案例,为基层学校提供实践参考。在加大平台使用的基础保障方面,把完善平台应用所需的基础环境作为教育数字化项目资金投入的重要方向。近两年来,省级统筹1.4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学校数字化基础支撑环境。
目前,全省所有学校(含教学点)都已接入互联网,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建立校园网的比例超过83%,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99%。小学和初中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分别达到15.4台、26.6台,有效改善了学校教育数字化基础支撑环境,有力保障了平台的常态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