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奋力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来源 :西宁晚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7-14 15:52 打印
走在前作表率!发挥省会优势,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西宁要抢先机、开新局、谋发展,争做排头兵。
西宁、海东两市地处我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全省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要素最集聚、开放程度最高、最适宜人居的地区。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能在更大适宜空间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集聚,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释放经济势能,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同均衡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西宁市锚定“走在前作表率”目标要求,全力推动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一体化发展正全面起势。
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备受关注
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一直备受国家和青海省的高度关注。自《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国家“十四五” 规划对兰州—西宁城市群进一步提出“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的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完善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制度机制,推动西宁海东都市区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我省加快融入兰州—西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我省区域发展由行政区经济加快向城市群经济转变的重大战略谋划,对于西部地区均衡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具体推动、坚定实践下,西宁市发挥省会优势,强化省会担当,主动加强与海东市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协同合作,不断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
●系统前瞻谋划保障一体化推进。西宁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七个一体化”实践路径开展工作,坚持适度超前,注重系统谋划,聚焦交通互联、污染治理、产业协同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完善工作机制,成立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西宁市工作专班,会商海东市建立两市联席会议制度等,保障都市圈一体化工作全面推进。
●设施联通先行推进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体化的突破口和先手棋,西宁市积极实施“畅通西宁”“绿色交通”等一批重大路网项目,西互一级扩能改造项目建成通车,实施小峡口(王家庄至昆仑路段)改建工程,推进G0601西宁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等,都市圈所有县区实现高速或一级公路通达,打通联接城市群的断头路、连接线,西宁至平安、乐都、互助公交实现班线化运营,运行西宁至青海新发地的城际定制公交专线,构建起更加坚实的一体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带动一体化。加速培育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聚能钛业与海东市中钛青锻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衔接等,提升都市圈核心产业竞争力。联手打造甘青旅游大环线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运营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等重点项目,与海东市袁家村等共同形成省域优势文旅产品,推进文旅一体化。提升海东市农副产品在西宁市市场占有量,成功创建“河湟田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在深化合作中提高两市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一体化。建立西宁—兰州—海东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签订《西宁海东两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协同防控细颗粒物,强化应急联动,逐步实现区域大气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推动土壤污染监管全覆盖,建立健全四级河湖长体系,实施重点水环境改善工程,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一体化发展的生态本底更加坚实。
●便利共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实现就医购药刷卡互认和医药价格信息共享,扩大直接结算覆盖范围。加强两地人才交流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专家、骨干现场教学,推动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互通互认,共同举办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海东持宁居住证失业人员,可均等享受我市创业就业政策等,两市居民的“心”随着公共服务一体化而拉近。
●逐步建立市场体系融入一体化。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文件。互信互认、共享共用电子营业执照信息,取消纳税人跨区域经营需出具的证明,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实现电子化,提升市场主体便利化水平。同时解决金融需求,相互支撑企业生产经营。94项“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通办,营造了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环境。
西宁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的决策部署,下一步将着力在主动融入、密切协同、项目引领、探索创新上下功夫、见成效,在推进一体化建设中强化省会担当,为打造更有实力、更有活力、更有引领力的一体化都市圈贡献西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