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县开展“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打造信用城市宣传活动
为全面提升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水平,推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持续常态参与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大通县积极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
大通县作为西宁市辖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共有29个民族46.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2.98%,牢记“要把社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具有大通特色的民族工作新路子,因地制宜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服务平台,挖掘发挥社区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构建中的阵地堡垒作用,深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头镇八一社区、小石山社区、矿山社区被命名为西宁市首批社区“石榴籽家园”,大通县民族团结“进社区”创建工作有了新阵地、吹响了新号角。
创新“党建引领+社区特色”模式,探索示范家园“新路径”。全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的有效路径,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特色亮点,夯基固本、量身定做“施工图”,精心规划“社区石榴籽家园”阵地建设,为拓展延伸创建活动打造“样板间”。桥头镇小石山社区创新“1+N”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发挥镇党委核心带动作用,成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联动党组织,延伸社区民族团结工作链条,汇聚联点帮扶单位、辖区单位、群团、社会组织,各族群众等“N”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工作。桥头镇八一社区围绕“一针一线绣团结花、六心六园织民族情”主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先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征集“微心愿”等活动,利用“线上+线下”“有声+有形”的宣传方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民族团结思想理念深植于心。
着眼“多元需求+多维一体”机制,搭建社区服务“主平台”。全县始终坚持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感一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各族群众的多元需求,探索多维一体的创建机制,为创建活动、教育引导、管理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宣传、纠纷化解、扶弱济困等服务群众打通渠道、搭建主体平台,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桥头镇小石山社区以“幸福引”“幸福站”“幸福厅”“幸福会”“幸福队”“幸福爱”“幸福星”“幸福情”“幸福树”“幸福景”为创建载体,积极整合辖区单位资源,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探索“幸福10+2”创建机制,助推“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桥头镇八一社区定位创建的初心和使命,构建党员先锋家园、夕阳红家园、关爱家园、温馨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六园”机制为核心,文化阵地为依托的“三步走”创建模式,探索打造“社区石榴籽驿站”,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社区环境。
凝聚“携手共建+聚力共治”合力,同心浇灌共育“团结花”。全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工作主题,推动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进程,教育引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创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社区家园。桥头镇小石山社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厅资源,建设“石榴籽书屋”“石榴籽驿站”“石榴籽便民服务大厅”“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连线搭桥”,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让各族群众共享创建成果。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创建日”、优秀中华文化展演等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牢牢扎根,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桥头镇八一社区坚持以“传承石榴籽精神,加强民族情谊”为目标,打造“石榴籽家园”文化展示阵地,依托社区“家+”多功能室,打造集社区康复、健康小屋、协商议事等内容为一体的石榴籽驿站,为居民提供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平台,发挥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七彩讲堂、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引导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推动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努力实现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全覆盖,不断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来源:大通县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