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信用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基础性作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市场监管等部门,以信用修复为突破口,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机制,多措并举提升质效水平。严格遵循《青海省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落实“谁列入、谁修复;谁处罚、谁修复”责任分工。依托青海省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联合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信用修复“一网通办”。同时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办理时限由法定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实行“即时受理、当日审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信用修复628件次,修复结果跨平台互认,有效解决“多头修复”问题。
创新推行“两书同送”机制 构建信用监管新格局。我县市场监管局立足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惩戒警示与帮扶指导的有机统一。将信用修复流程从“事后申请”转向“事前告知”,建立“一处罚一告知”台账,精准指导企业履行处罚义务、纠正失信行为。2025年,已累计帮扶5家企业重塑信用资质,恢复招投标、资质认定等市场主体权益,推动“信用惩戒—主动纠错—修复重生”闭环机制有效运转,既彰显执法权威又释放政策温度,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为构建“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新型信用监管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共建诚信社会新风貌。线上线下协同构建信用修复立体化服务体系,通过“新媒体推送+场景化渗透”双轨并行构建信用修复立体宣传网,通过“两微一端”宣传、商圈LED屏滚动播放诚信标语、曝光典型案例等多维度传播方式,实现信用政策“抬头可见、触手可学”。同步开通信用修复服务专窗,同时,通过开展“上门送政策”专项活动,采取“政策礼包+代办服务”模式,已累计入户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并提供现场指导填报修复材料等便民服务,既解决市场主体“不知晓、不会办”的痛点,更以“修复一家、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构建起“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诚信生态。
下一步,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深化协同联动机制,加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共享,构建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同时探索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政府采购、融资授信等领域深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为守信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信用修复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用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