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青海西宁)官方网站!今天是:
登录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长者模式|
【无障碍阅读】

信用中国(青海西宁)

credit.xining.gov.cn

母爱的情怀——城北区寄养妈妈邱发兰

来源 :西宁文明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4-20 18:22 打印

母爱的情怀——城北区寄养妈妈邱发兰

 邱发兰是西宁市城北区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2000年离岗在家,成了一名家庭主妇,那一年38岁,她经历的事情让她的人生有了新的转变。
  那是2001年的五月她从别人的口中听见了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看到他们心底里的那份母爱就立刻激发了出来,和家里人商量了以后,看能否帮助一下这些孩子,不久我就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寄养家长,她寄养的第一个孩子叫周迅雯,小名叫豆豆,孩子刚来家里的时候我的心理有些忐忑,孩子能否和她相处好吗,能适应她们的生活吗,起初的邱发兰心里忐忑不安,然而是豆豆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和她们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三个月。
  一声声幼嫩的童声:妈妈、妈妈,让她无时无刻不去提醒,她是她现在可以依赖的家人,她也在心里暗暗的表示:一定要做一个称职的寄养家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孩子,做好寄养妈妈。豆豆性格倔强,胆子小,不爱说话,她就耐心的和她讲道理、沟通,从孩子的每个表情、动作,一点一滴的揣摩孩子的性格、喜欢,给予细心的照顾,并经常带孩子外出,放松心情,也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如何增进亲情,3个月下来,豆豆真正和她们融合在一起,喜欢上了这个家。从第一个寄养豆豆到现在,她已经寄养了7个孩子,其中5个孩子已经被国外家庭收养了,每个孩子的模样,表情,故事,都像是昨天刚发生过,历历在目,每当回到家中看到孩子们的照片,她的心理总是会有一些难过,孩子们虽然不是亲生的,可是他们在她身边,她从开没有把他们当作外人,吃住都在一起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知现在过得怎样,有的孩子的事情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高吉安,男,她寄养时才 2个月我给孩子起了小名叫蛋蛋,刚开始来到家里体质很弱,有时要打针注射,由于孩子血管不好找,扎两三针是常事,可是看到孩子委屈,可怜的样子,她真不舍得,就像针扎她的心一样,我有时还和护士们争吵。孩子大了有一天离开我,她的心也就像被掏空一样,魂不守舍,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有家是好事,但总是不放心,担心孩子受委屈,看着我这个样子,家里人也着急,劝我放弃寄养,可是一见到孩子们,渴望母爱,渴望亲人的呵护,伸出小手说“妈妈抱抱”她又犹豫了。
  邱发兰常说:“孩子们调皮,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作为寄养家长就应该承担起母亲的责任,福利院把孩子交给我们,我就应该保护好孩子,让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不过有的孩子还是让她费了很大的心思,她寄养的这一个孩子,名叫赵春莲是个小女孩,来到她家已经7岁了,爱说、爱跳、有些调皮。已经上一年级了,当邱发兰寄养她时,工作人员告诉她,她会面对很多的问题和挑战,邱发兰开始还不太担心,可是后来有了一些了解,简直让她应接不暇,孩子经常和班里的男同学闹矛盾,而且老师也经常请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般,这一切都让她措手不及她我几乎受不了;她打电话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沟通,与工作人员一起去学校理解详情,给孩子做工作,并请家教给孩子辅导功课,针对孩子喜欢跳舞,爱漂亮,她就陪孩子去学跳舞,给她买一些舞台服装,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邱发兰的性格比较急,有时也许会比较冲动,说话会严厉一些。有时孩子也说:妈妈我们坐下谈谈吧,我们娘俩会针对事情,平心静气的谈谈,如果我错了,她会像孩子说一声“对不起”以此来进行沟通,解决问题,这样起到了不少的效果。
  带领儿童让我体会到,做好一名寄养家长要有爱心与责任,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美好的,每一位寄养家长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自身的品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我们的责任却很重,孩子是国家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他们的未来,是否能够回报社会,希望再好,可是孩子做不到也是无济于事,孩子也不能一味的严格管理,要以心换心,孩子很清楚谁对她更好,几年下来,孩子也非常喜欢我,当她有困难有也会向我倾诉。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老师也经常夸奖。
  更让邱发兰欣慰的是去年我的豆豆从美国回来看望她,当我见到孩子的第一眼起,我和丈夫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她知道女儿回来了,真真实实的站在我的面前,她问丈夫,这不是梦吧,丈夫摇头,她们抱着豆豆很是激动,看到孩子长高了,变漂亮了,她们心里知足了,她们请豆豆去家里吃饭,把豆豆爱吃的,能想到的,会做的都做了,让豆豆尝尝,孩子也在我们家里住了一天。邱发兰只有高中毕业,不是高知识分子,她的想法很简单。她做孩子的寄养家长,也不是贪图孩子的生活费,她们的工作也不会让人羡慕,只是因为她喜欢帮助别人,就连邻居生病有时也会搭把手,帮个忙,况且是无父无母的孩子,让他们生活的和其他孩子一样,她就知足了,她所做的事情很平凡,就是希望孩子有个家,一个属于孩子真正的家,有家的呵护,让他们快乐得成长,和其他家庭孩子一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