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创新信用监管机制 赋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11-10 11:08 打印
今年以来,新疆巴州市场监管局聚焦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中心任务,以信息归集公示为基础,以双随机监管为抓手,以信用约束惩戒为重点,以信用风险分类为依托,有效扩充信用监管工具,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护航作用,服务经营主体激发活力、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公示,信用监管基础持续巩固。坚持自治州涉企信息归集公示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一码关联、全量归集”的要求,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新疆)平台,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全量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并向社会公示。开展信用数据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完善信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州共归集公示涉企信息24.78万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3.29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23万条,双告知信息2.86万条,联合惩戒信息157条。通过多维度展示企业画像和“全生命周期”,促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多元交互共治”格局。
二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综合监管效能持续优化。调整充实自治州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每月下发工作提示,推进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全州已组织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260个,抽查经营主体3251户,发现问题388个;全州市场监管系统组织实施双随机抽查任务349个,抽查经营主体9220户,发现问题540个。通过实施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对经营主体的检查次数减少了71%。
三是统筹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信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出台《巴州市场监管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建立守信激励机制,积极支持和帮助信用良好的企业参与国家和自治区专利奖、政府质量奖、“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认证的培育和申报,提升市场竞争力。自治州有2家企业分别获得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和自治区第五届专利奖三等奖,1家企业荣获第六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2家红酒企业获得“新疆品质”认证证书。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3473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因连续三年未年报而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428户,因严重违法行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3户,依法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失信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惩戒失信,倒逼诚信,激励守信。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畅通“线上+线下”双向服务渠道,推行“两书同达”,帮助失信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将613户企业、1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移出经营异常名录、9173户个体工商户取消经营异常标识,实现信用修复,焕发发展活力。
四是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赋能监管持续深耕。依托新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根据市场监管总局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对全州3.56万户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分类,设定4类信用风险等级(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积极探索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以食品生产企业为切入点,出台《巴州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及信用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在食品生产领域推行“信用风险+双随机”监管,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靶向性,实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全州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信用风险+双随机”方式抽查企业8074户,发现问题276个,其中对高风险企业检查的问题发现率提升了近8倍,使市场监管实现了从“大海捞针”到“池塘捞鱼”的场景转换。
五是试点“丝路有信”企业信用码,信用监管工具有效扩充。积极推广应用“丝路有信”新疆企业信用码,为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信用评价提供便利通道,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经营主体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经营主体通过“丝路有信”信用码亮身份、亮责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律诚信经营;消费者通过扫描“丝路有信”二维码,实时查询经营主体信息,实现明白消费;监管人员通过一键扫码,快速核对经营主体信息,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实施“掌上监管”。目前,全州已推广应用企业信用码1280多户,覆盖面涉及八县一市各大商圈经营主体和全部食品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