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西宁>>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2024年度西宁市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总结随文呈上。
附件:2024年度西宁市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总结
西宁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度西宁市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意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和《青海省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办法(试行)》(青编办综发〔2016〕29号)要求,我们对市级登记事业单位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现将此次抽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抽查中,全市共抽取执法检查人员9名,抽检事业单位37家。其中,市本级单位10家,五区17家,两县10家,涉及教育、卫健、人社、发改、农业农村、民政、文旅、水务、城乡建设等行业。
二、主要做法
夯实基础,走好“开头路”。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市委编办高度重视,一是及时组织各县区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对“双随机”抽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深刻认识做好抽查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根据抽查对象、人员变动等情况,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名录库和市场主体名录库进行了动态更新,科学编制抽查事项清单,实现检查范围全覆盖。三是持续深化市县区跨层级、跨区域联合抽查,在人员分组抽查中最大程度减少“人情监管”,避免“熟人执法”,切实控制和减少监管人员和监管对象发生“交集”,不断提升执法检查透明度。
完善程序,走好“规范路”。一是依托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严格执行“随机抽取检查单位、随机抽取执法人员”,规定,将“随机”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及时向被抽查单位的举办单位发送抽查通知函,明确核查时间、对象、方式等具体事项,同时要求被检查事业单位,提前准备好相关检查材料,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三是结合上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中存在的问题及个别单位双重法人问题,实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相结合,将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等部分行业单位列入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
严格核查,走好“整改路”。一是严格按照抽查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如实填写《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核查记录》,现场提出整改意见,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和单位盖章确认,确保核查工作公开公正,规范有序。二是抽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向问题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能即时整改的督促单位即时整改,不能即时整改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三是建立整改台账,由专人负责持续跟踪整改进度,以确保检查成效,并将抽查结果在市级信用平台向社会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全程留痕,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抽查,发现37家单位中有31家存在共70条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信息变更不及时,不少单位存在开办资金、法定代表人、住址等未及时变更的情况。二是年报填写不规范,部分举办单位对所属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审核不严,造成年报活动情况填写过于简单、
资产损益情况不明、绩效和奖惩情况漏填等问题。三是资料存档不完整,一些事业单位受机构改革、人员流动、单位搬迁等影响,导致历年来的登记资料存档不规范,设立、变更申请等相关档案资料不全,没有形成规范存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抽查为契机,在抓整改、立标准、促监管等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问题的督促整改。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问题单位及其举办单位,督促其切实履行第一监管职责。同时,严格执行问题清单销号机制,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整改时限,实行立改立销、不改不销,逐项落实解决。
(二)推动登记工作标准化。参照国家事登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试行)》要求,在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证书补(换)领、年度报告公示以及事业单位登记信息查询和信息公开等登记管理相关服务中,进一步规范工作标准,增强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推动登记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日常登记管理为基础,以年度报告和“双随机、一公开”为重点,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推送为手段,一方面加强与编办业务处室的内部工作衔接,另一方面加强与财政、公安、税务、银行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外部沟通协作,逐步形成部门联动、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全方位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使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