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会:强化信用管理,建设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服务体系

来源 :源点苏研院 浏览 : 发布 :2025-07-25

今天(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明确提出,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开放发展新阶段的开始,也是一项长期持续推进的任务。发布会邀请相关领导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我们了解到,全岛封关后,将设立“二线口岸”,供货物、物品、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在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通行。据了解,有一些企业和旅客担心,封关后进出海南岛会不会不方便,比如去海南旅游是否需要办理通行证?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封关是为了开放,为了发展,准确讲就是几个关键词,封关运作、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所以说,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往来将更加顺畅自由,与内地的联系更加便捷高效。按照现阶段的封关制度设计,除部分货物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需要接受查验外,大多数货物以及所有的人员、物品、交通运输工具等进出海南岛,仍按现行规定管理,封关前后没有变化。大家到海南岛出差、旅行,都和现在一样,不需要办理额外的证件。

    对于需要接受查验的货物,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为了避免在“一线”实施的开放举措冲击内地市场,需要在“二线”精准管理,涉及的货物主要有三类,包括“零关税”货物、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货物以及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的货物。下一步,为保障通关效率,主要将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构建“一站式通关”模式。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提前申报货物出岛信息,海关、安检等部门在“二线口岸”协同作业并下达放行指令,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

    二是实施“前推后移”。将原本在港口内实施的出岛农产品检测、通行附加费征收等管理事项,前推或者后移至“二线口岸”以外的区域开展,避免造成拥堵。

    三是加强智慧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海关、海事、边检、口岸运营单位等智能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和监管互认

    四是强化信用管理。建设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服务体系,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减少查验频次,方便快速通关。

    总的看,封关后海南自贸港将继续保持与内地之间的便捷往来。未来各类主体特别是广大旅客,进出海南岛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还将享受到更好的旅行体验和更好的服务。

    我们关注到海南一直高度重视制度集成创新工作,请问有哪些好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下一步将如何围绕封关运作来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工作?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表示,海南将制度集成创新作为我们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落地的重要抓手,先后培育形成了20批166项创新的案例,其中40余项案例得到了中央相关部门的肯定,并且在全国推广,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信用修复“一口申请、一网办理”,帮助失信的商事主体“零跑动”完成信用修复,促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我们还推出了一批涉及外国人服务、外企服务、对外直接投资等具有自贸港特色事项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措施。还比如,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省统一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推介平台——“土地超市”,这个超市实现了“云上读地”“云上选地”“云上买地”,这样对企业来说,拿地就更加省时省力省心,而且也有效破解了“有项目无土地”“有土地无项目”的问题。再比如,我们上线运行了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探索建立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创新“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率先实施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创新口岸“信用+智慧”监管等,这些都为封关运作监管服务模式的创新作了有益的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围绕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制度安排,积极探索实践并及时总结提炼封关运作在制度设计、管理体制、法治保障、监管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做法,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同时,我们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融相通,科学谋划封关前后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谋划培育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影响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让海南自贸港的新动能、新优势、新活力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