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

来源 :广西日报 浏览 : 发布 :2022-02-08

  “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这是2018年5月2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如今3年期满,北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不久前,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苏州召开,北海市受邀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当前,北海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改革工程”来抓,通过实施一系列全链条改革措施,统筹打通各相关部门的审批与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对标先进,推行便利措施

  “在店里用手机一点,7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7月16日,在北海市国通购物中心,张女士为北海的融资环境点赞。

  张女士因开分店急需资金周转,按常规要先到银行备齐资料,提交、等候审批。当银行工作人员得知她为融资犯愁时,主动上门帮她申请线上抵押贷产品,并完成抵押申请流程提交;不动产登记中心后台则迅速受理,实现抵押流程当天办结。银行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密切配合,提高了企业融资落地速度。

  “银行机构放贷效率平均2天以内,不动产登记交易压缩到半天以内。”北海市市长廖立勇介绍,学习北京、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北海量体裁衣制定本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方案。全市301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4.2天压缩至4天以内;上线开办企业“7合1”一网通办+智能秒批系统,实现开办企业“零费用”;涉税事项网上办自助办;推行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改革,等等。

  北海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900项实现同城通办,328项在北部湾经济区实现“跨城通办”,首批78项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跨省通办”;推行公安便民服务、社保服务和公积金服务改革,“网上办”使得全市各窗口单位从“排长龙”到“人寥寥”。

  通过在项目引进、落地及扶持发展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全链条改革动作,北海打通了企业落地的高速通道。2020年,全市签约“三企入桂”项目162个,投资总额排全区第一,其中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12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2亿元、同比增长17.7%,新设外资企业49家、同比增长113%。

  再造流程,突破审批堵点

  北海融都置业公司为“海映兰屿小区项目长沙路出入口工程”申请办理“挖掘城市道路审批”和“砍伐城市树木审批”,这两个审批事项的法定办结时限均为20个工作日。

  “前一天提交申请,没想到第二天就审批下来了。”该公司负责人王如洪感到惊讶。

  缘何审批这么快?“秘诀全在‘打包审批、勘审同步’。”北海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刘艳敏介绍,“打包审批、勘审同步”就是把企业需要办理的若干个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个“审批包”,然后一次受理、一次勘验,一次办结。

  为了突破“办事难、耗时长”这一审批堵点,北海市3年内进行了梯次改革:2018年起,推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环节“五环相扣”并联审批改革,项目审批时间从200多天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2019年推行“审批环节、审批事项、申报材料和审批服务”线上线下“四个融合”并联审批;2020年推行业务协同、信息协同、服务协同“三大协同”审批机制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部纳入监管。截至目前,该市行政审批局共办理各类审批包1270个,打包后平均办理时间比打包前压缩60%以上。

  再造审批流程,打通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北海的多项措施获得肯定:“打包审批、勘审同步”被国家审计署推广;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分类审批模式得到国家住建部认可;“水电气”一站式服务改革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肯定。

  培育沃土,护航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

  为此,北海市主动亲近企业,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该市开展“走企连心解困”“走企护商除乱”“走企问政督效”行动和“三事通解”活动;推出企业政务“服务包”改革,让企业“反映问题能找到门、解决问题能找到主”;在市县乡政务服务中心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政府热线+“e眼”平台,畅通全员网上监督渠道,实现国务院和自治区两级“互联网+督查”平台营商环境“零投诉”……

  “北海营商环境真是一年比一年好。”六禾电子公司副总经理牟小明有感而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正当他们公司缺乏防疫物资时,北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干部给他们送来了,并且还在复工复产时期帮助解决工人返岗以及招工等难题。

  基于对北海营商环境的好感,牟小明自觉“化身”宣传员和招商员,在他促进下,六禾公司合作伙伴TCL通力电子也进驻了北海。

  北海市不仅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营造担当作为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来打造,出台了“八个担当”76条具体措施,实施“一把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以来,全市共评选表彰担当作为干部220人次,市委共提拔重用、晋升职级担当作为干部147人次;调“下”不担当不作为干部47人次,严肃批评4个负面典型案例。双管齐下的奖惩措施打出了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营造出“办事不求人、提拔不找人”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