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构筑就业增长“硬支撑”

来源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浏览 : 发布 :2024-01-26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城中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效率组织、高标准落实,切实把主题教育作为破题开局、推动发展、树立新风的重要契机,全力以赴推进主题教育与就业工作互融互促,着力解决就业创业工作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就业增长“硬支撑”。

——政策找人,打造“保姆式”服务模式

政策激励“进企业”,凝聚“向心力”。实行“企业办公日”延伸服务模式,将就业服务窗口前移至企业,实现政策讲解进厂区、补贴审核进企业、“直播带岗”进企业,累计为11家企业解决用工1.11万人,审核拨付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补贴4184人251.04万元,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及一次性奖励59人50.32万元,见习补贴16人13.25万元。

政策保障“进社区”,催生“感染力”。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暖心活动,扎实推进社区创建工作,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人一档跟踪链条式精准化服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273人,实现就业1883人,成功创建创业型街道2个,创业型社区3个,充分就业星级社区12个,充分就业社区17个。

政策引导“进校园”,确保“续航力”。实行“全过程精准”服务,为辖区2300余名学生开展人社局长讲政策、就业创业导师开讲座等“四送”服务进校园活动,印发《城中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1000余份,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延伸提质增效。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832人,就业766人,就业率为92.06%。

——数据赋能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

从“单一办理”向“打包办”转变。设立“创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失业服务”打包办窗口,公布《创业补贴“一件事一次办”》《创业担保贷款“一件事一次办”》《认定就业困难人员“一件事一次办”》实施方案。截至目前,申请事项办理时限从7个工作日提速至3个工作日,申报创业担保贷款17人890万,创业补贴5人5万,线上就业援助人员认定50人。

从“各自为战”向“一网通办”变革。围绕就业领域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大力推行就业创业证查询核验、失业登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转递等就业服务事项通过人社通APP、青海省政务服务网等渠道进行线上即时办理,实现前台一站式受理、后台分流办理,减少群众跑路次数,提高政务服务便民力度。截至目前,线上受理失业登记125条,《就业创业证》电子证书1044本,受理失业登记“跨省通办”17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跨省接收1419卷。

从“被动申请”向“主动服务”延伸。在微信公众号设置“高校毕业生档案查询”专区,全市率先开通个人档案存放地线上自助查询功能,推进高校毕业生相关政策线上办理、掌上办理,为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提供便利服务,实现足不出户查档案。目前系统导入档案信息共7385条,提供查询共1.4万人次。

——精准定位 出台“靶向式”服务举措

聚焦灵活就业,连接“断点”。以“临时用工找驿站,灵活就业进驿站”为服务模式,打造西宁市首个“零工驿站”,配置“双屏六区十岗”功能,配备专职人社服务专员,为辖区内灵活就业者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推介、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公共服务,让零工“小市场”激活就业“大民生”。截至目前,“零工驿站”网站已注册企业120家,注册求职者1234人,匹配灵活用工订单1.2万单。

聚焦人才引进,梳理“亮点”。创新“记者探岗-直播带岗—线上推岗”全过程引才服务模式,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直播带岗”进厂区活动,让求职者“云端”沉浸式体验企业环境。借力“夜市经济”,创新开展“人才夜市”,为企业引才、求职者择业搭建全新平台,构建人才服务新格局。截至目前,开展系列招聘活动38场,组织1451家企业提供岗位6309个,达成就业意向2934名。

聚焦培训需求,清理“堵点”。以技能促就业,扎实推进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辖区630名城乡劳动力开展物业管理员、家政服务员、健康照护等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组织7273名在职员工广泛开展在岗培训。针对创业人员不同需求及不同创业阶段,组织辖区100名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