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放管服”改革需系统化推进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 : 发布 :2022-11-2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有序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的举措。会议指出,稳住经济大盘,既要实施好宏观政策,又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过去数年来重要改革成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从简政放权入手,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创新日渐增多,推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促进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下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满,企业的活力加倍。

  本次会议强调的“有序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即是“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也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其中,电子营业执照已有多年应用实践,扩大应用范围有利于便利市场交易,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向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除了强调有序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的“便利”和活力,还着重强调了“守牢信息安全”。这正是改革不断深化引发的新问题和新思考。实际上,“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既需要魄力,也考验智慧,绝非“一放了之”。以电子证照扩大应用范围为例,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套系统性改革。

  从技术上,确保相关信息安全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随着更多数据“上网”,流程的便利也伴随着信息安全威胁等隐忧。多维度的公共数据一旦泄露,既影响市场主体本身的经营发展,也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相关的信息安全网必须织密织牢。

  从制度上,要强化部门和地方信息共享,提升电子营业执照等的互认度。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纳税、金融、招投标等高频服务领域应用,推进电子印章同步发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牵涉到跨部门、跨区域的沟通与协作。其中,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线上线下服务不协同造成的技术性难题,各部门对自身数据不愿放手导致的数据共享不充分问题,区域和城乡政务服务发展不平衡、实际操作环节如何磨合对接的执行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政策落地的效率和市场主体的体验,需要进一步予以破解。

  电子证照应用只是“放管服”改革中的一项。随着改革迈向深水区,几乎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想到,随着越来越多的权力和责任下放,一些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会逐渐暴露出来,不同地区也会面临着千差万别的问题。如何提高个别环节的效率、加强整体改革的协同性,如何扭转部分地区或部门对“权力”不愿放的态度,如何避免改革过程中权责不对等造成的责任“真空”,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与此同时,我们也满怀信心,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各类主体的协同配合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终将通过更全面深入的改革得到解决。“放管服”改革下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将成为一片沃土,为市场主体固本培元、释放活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